找到相关内容14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感于物而动,性之欲也,物至知知,然后好恶形焉。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夫物之感人无穷,而人之好恶无节,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”(同上)与之相辅相成,礼的另一重功能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仁寿舍利的“感应”分析

    。…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,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观其所感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”也就是说,儒家典籍是以阴阳、天地、圣凡的互动(相与、相感)来解释“感应”,而这种“感应”最值得关注的则是,“天地万物之情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292052.html
  •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

    幼年出家,后参拜大靖山明禅师为师,深有领悟。辞归后移居麻章庵,修造桥梁数十处,还广施医药,设坛祈雨,恳诚感人,众口争传其效应,由是名声大著。宋元丰六年(1083年),应邀到清溪(今安溪)祈雨,果沛甘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1292123.html
  • 一本不该被冷落的著作——关于弘一法师和《韩握》三题

    识其庐山真面目了。将现在留存下来的第一篇、第三篇序文进行对比,立意明显不同。第一篇原为韩传第一稿序言初稿,后来没有采用。这篇序言着重从抒发个人身世之感人手,“俯仰古今,能无感怆”,从而认为“摭偓遗事,...

    徐正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2992389.html
  • 佛学大师: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佛学思想

      佛学大师: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佛学思想   慧远堪称高行大德。淳厚敦让,凛然不同人群。卜居庐山三十余年,没出山境,却招来了国家重臣的殷仲堪,威震朝廷的桓玄,恃才傲物的谢灵运,强正无惧的慧义,“浔阳三隐”的陶渊明等均倾倒在他的袈裟之下。这正因为他的精神卓绝,至德感人的结果。   慧远在佛教的发展与王朝发生矛盾时,高瞻远瞩,依时据势,据理力争,为护法,做出了卓越贡献,保持了匡庐一片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693244.html
  •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

    中是绝无仅有的。   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阔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。如反映古代农村生活的组雕“牧牛道场”;表现父母抚育子女成长过程情节连贯,感人肺腑的“父母恩重经变”组雕像;“六师外道”...

    杨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24396700.html
  • 回鹘文《陶师本生》及其特点

    汉文本生动活泼,形象感人。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,回鹘文《陶师本生》很可能是根据多种汉文本改编而成的。情节简洁是其突出特点,但由于过于注重故事情节,基本失去了佛教本生故事原本应具备的说教性质,成了十足的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397095.html